ID:1
加载中 ...
首页 > 财经 > 深入阅读 > 正文

东方园林没落的背后:地方政府权力的收缩!

2019-04-29 18:35:55 来源:

近日来,东方园林的各路消息再次引起普遍关注。曾经的民企之光、行业龙头,在短短两年间何至于沦落至此?实际上,东方园林的发展与没落的轨迹,就是一部地方政府权力膨胀与收缩的故事。

一、2009上市,恰逢四万亿爆发

2009年11月27日,东方园林在深圳中小板市场上市,成为中国园林第一股,这一天对何巧女来说一定是个幸福的日子。然而,上市只是一个开始,或许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,这只是幸福的一个开端。

2008年底开启的四万亿投资计划,绝大部分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。然而,四万亿计划中只有一部分来自中央财政和政策性银行贷款,剩余部分要求地方政府按照计划进行配套投资。可是,花销远大于收入的地方政府哪里拿的出那么多钱?

于是,给不了钱,只能放权。在大环境的高压之下,中央默认了地方政府的隐性借贷行为。地方政府在没有钱的情况下,以地方政府信用为背书,大量开展了基础设施建设。对于当时的企业来说,这类垫资项目还属于“新鲜事物”,评价褒贬不一,有些企业心中始终有疑虑,最终还款的钱从哪里来呢?

然而,这对风格相对激进的东方园林来说,完全不是问题。随着成功上市开启了他们新的融资渠道,有钱、敢干的东方园林,签下了大量BT(建设-移交)项目,业绩的快速增长,也刺激了股价的提升。

二、2013开启全产业链,三四线城市大兴棚改

在BT项目大行其道的时代,许多建筑业企业悟出了一个真理,产业链越长,毛利润越高。如果能够做到投融资、设计、施工一体化,那么毛利润更是可以达到一个喜人的水平。作为一个民营企业,东方园林自然明白这个道理,于是在2013年开启了全产业链模式,拥有了自己的设计院、苗木供应基地、地产公司。

而此时,四万亿时代建设的那些BT项目,陆续进入了付款周期,地方政府再次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,钱从哪里来?于是,许多三四线城市出现了以土地抵债的现象,毕竟在当时,土地财政也仅限于一二线城市,三四线城市的土地供应量巨大,却没有人接盘。当时的地产商都认为,县城的房子,卖给谁去?

然而,人算不如天算,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脚步,就在这一年再度开启了。开启的方式,是通过棚户区改造和新农村建设,大量的农民进入了县城,政府忙着建设安置房,碧桂园、恒大等地产商也开始布局,三四线城市的地产市场一片兴旺,地方政府手里再度掌握着充盈的现金,当初敢于“吃螃蟹”为地方政府垫资干活的人也拿到了自己的回报。

与此同时,随着三四线城市地产市场的火热,这些小城市们也尝到了举债建设的甜头,由此引发了对未来财政状况的过度乐观。基于对未来地产市场的预期,许多三四线城市也纷纷上马“生态新城”、“宜居新区”,由此园林市场再度爆发,东方园林等生态园林企业也广受资本市场亲睐。

三、2015“水十条”出台,涉足环保领域

2015年,被东方园林称为是“二度创业”。为何?因为随着地产市场对调控,三四线城区诸多对新城新区变得一地鸡毛。更最重要的是,这一年进入了全面改革的进程。

过去的数年,因为经济的压力,中央下放了太多权力给地方政府,然而熟悉的情况再次发生了:一放就乱。2013-2015年间,中央全面开启了整治地方建设乱象,包括地方隐性债务、决策程序、招标采购。此时,许多地方风声鹤唳,官员们人心惶惶,许多新上项目就此搁置、旧项目的结算也成了烫手山芋无人理会。许多民营企业在这段时期,背负着资金和政治的多重压力,想必东方园林在这段时间也艰难异常。

而在此时,新的基建主题拉开了序幕,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(俗称“水十条”)发布了。由此,地方上再次兴起了环保建设的浪潮,毕竟历史欠账是很大的,忽然出现的蓝海,让许多企业都有了新的机会。东方园林一如既往的采取了较为激进的策略,搭建了全产业链生态技术平台,宣称要打造“水资源,水环境,水景观”一体的产业模式。

在环保部的压力和中央宣贯下,环保项目成为当时为数不多推进得力的地方基建项目,东方园林再次踩对了市场的节拍,熬过了2015年的关卡。只是此时的地方政府,已经和数年前那个“一把手”点头马上开干的地方政府,变的有所不同了。

2014年,《预算法》进行了修订,并于2015年1月1日全面实施。对地方预算的管理变得严格,同时对地方隐性债务也进行了严格的打击与管理。就此,地方政府再也没有属于自己的“小金库”了,也不能抛开预算随意的动用资金了。曾经被中央默许的举债权力,就此收回,只是无论地方政府还是企业,都还陶醉在过去随意、宽松的环境里。他们之中的许多人说:“政府总会有办法的。”

四、2016信贷宽松,PPP模式全面兴起

地方隐性债务被严格收束,但基建投资的压力仍在,此时,国务院大力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(PPP模式),终于使地方政府有了一个合法合规的工具。此时某些政府付费的PPP项目,很难说和过去的BT项目有什么实质上的不同,但从政府的角度来说,至少采用PPP模式可以完全清楚的统计基建投资的去向和金额,明面上的债务,总比暗处的要好。

PPP模式的爆发,也离不开那一年信贷宽松的环境,相信许多人还记忆犹新。那时候做一个PPP项目,不仅项目贷款容易落实,甚至资本金的大部分也可以靠融资搞定,也就是说一个10亿的项目,只需要投入1个亿就可以撬动起来。这样高的杠杆,对应园林、市政行业的毛利率,马上就让许多企业为之疯狂,这钱,也太好赚了吧!于是,这一年PPP项目迈入了狂奔。

而另一面,地方政府又有大事发生。2016年5月1日,我国全面实施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。简单来说,营业税是地方税种,而增值税是中央、地方分成税种。虽然有着许多缓冲政策,但营改增的落地,让地方财政挪腾的空间几近于无:一头是预算法的严格管理,一头是税源信息的公开。

尽管许多企业在这一年醉心于数百亿的PPP订单,但是一小部分有远见的人发现了不妙的信号,伴随着财政体制的收紧,地方政府的权力开始了收缩。

五、2017成为龙头,融资悄然收紧

随着PPP模式进一步的发展,东方园林被冠上了PPP行业龙头的称号。这也难怪,仅2017年一年,东方园林就拿到了770亿元,增长幅度逾50%。这样的战绩,实属罕见,一家民营企业可以在短短数年内发展到千亿规模,实在让人敬佩。

拿到了订单,下一步就是融资,融资到位,才能开工,只有开工,才能获取那些PPP订单的核心利益:施工利润。东方园林比谁都清楚这一点,然而和过去一贯幸运不同的是,此时市场融资逐渐收紧的,不管是项目贷款还是资本金融资,皆是如此。

再厉害的融资术,也无法与整体的信贷环境抗衡,然而业绩高压之下,东方园林不得不迎难而上,订单只有吃下去才能变成利润,事已至此,也只能吃下去,至于成本,则不是那么重要。

然而在这一年的尾声,中央对于地方隐性债务打出了组合拳,对于PPP项目泛化、债务化的倾向进行了严厉打击,此外对于PPP项目的资本金问题也作为重点进行监管,资本金融资变得不再那么容易。由于PPP项目的前期流程较长,那些在年初制定方案、年底招标采购的项目,甚至出现了融资成本的倒挂,也就是说,企业不得不从施工利润中拿钱去贴补项目的融资成本。这一次,形式似乎变得不妙,尤其对融资难度高于国有企业的民营资本,甚至变得有点危险。

六、2018全面改革,地方权力已然关进笼子

如果说2017年融资只是收紧,那么2018年一定是市场的冬天。

这一年,不仅融资很难,更重要的是,金融监管日趋严格,银保监合并、资管新规、融资租赁管理划转银监会,都让过去很容易的事变得复杂。

更重要的是,在这一年进行了大量的机构改革,中央如是,地方亦如是。2018年6月,国税地税进行了合并,再次标志着地方财政制度的进一步完善。对于融资平台、地方国有企业的政策,则让地方财政与企业渐行渐远,地方政府的钱袋子收得更紧了。

中央说,要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制度,那么我们也看见了,地方政府的财权一步一步在收缩,那权力呢?亦如是,已然被关进了笼子里。

于是这一年,那些依赖着地方政府的企业们变得尤为不好过,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,世间之事,向来如此。

七、2019,黎明前最黑暗的冬天

2019年初,久违的宽松终于来了。然而,这次只是久旱逢甘霖,并不是洪水滔天,谁都明白,宽松不会持续太久。只是许多人还是很迷惑,宽松在哪儿?为何没有到我这里来?水长眼睛了么?

是的,信贷市场的水,向来是长眼睛的,哪里回报好收益高就往哪儿去,哪里风险高,那是坚决不会去的。所以在这四月天,我们看到了一幅奇景,有些人如沐春风,而另一些人依然瑟瑟发抖。


只要贷到款,就没有风险?


“现在民营企业太难了,如果易行长给我批准一个银行,我一定拯救那些企业于血泊之中,一个一个地救。”

据说,她的话音落毕,场内外都充满了快乐的笑声。

还笑得出来,是本事。

她就是有本事,而且有大本事的人。几乎所有跟她接触过的人都会同意:她身上散发着,而且时刻散发着,敢叫日月换天地的气息!

她干的就是换天换地的事。

公司官网上,显赫着她的成绩:

25年来,在100个城市,打造了100座最美的公园;8年来,让100条河流清澈而美丽;5年来,签约100个全域旅游城市,打造中国最具生态、可持续性发展的示范性全域旅游区;4年来,布局1000万吨危废处理;3年来,推动了100个大自然保护项目……

官网还说,现在,他们正站在历史的肩头——

重构全球最大的生态集团,以“全域旅游、全域康旅、全域生态、全域景观、全域运营”,开启全新的宏伟征程,要还地球碧水蓝天……

但历史的肩头,快要撑不住她了。

尤其是,撑不住她的雄心,以及雄心对金钱的渴望和需要。

今年初春,她还鲜花盛开,阳光灿烂,抛出一个千镇万村的大工程:在中国再造10个瑞士。她说——

她打造的花海,一定要超过世上所有的花海;她打造的田园,一定要超过欧洲最美的田园;她打造的独家农场,要超过美国所有的农场总和。

她还要,“修复最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小镇。”

说完,她提议现场所有人:

“热烈鼓掌。”

如何实现目标?

PPP(Public-Private Partnership)。

2014年底,国家大力推行PPP,目光敏锐的她举起“再创业”大旗,轰隆隆就把战车开向PPP,而且开到全国各地,顺风飞扬。

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,但PPP烧的不只是激情。

PPP利润有限且回报周期长,企业往往要先垫资,而且垫得大且长。若遇政府手头紧,或者出点诸如这位领导不如那位领导好的小情况,你想拐弯抹角去图利,它却直接吞掉你的本,也不是不可能的事。

投资规模大,利润回报低,而且回收周期长,注定了——

PPP要持续P下去,必须有足够的资金,而且要在极有可能收入持续不能覆盖投资,项目越多,收入越是不能覆盖投资的情况下,依然有足够的资金。

一旦不足够,自己吃不了兜着走,还会给政府和人民添麻烦。

她的资金本来是不足够的。如何足够,依然足够呢?

一个字:借!

“只要贷到款,就没有风险。”

钱好借吗?

好借,尤其流动性充足,PPT都能变成钱时。

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,我们的“时”,就是这样的“时”。

她们于是借到了,隔三岔五,就是几亿,几十亿。

打开财务报表,现金流连续6年为负。

负着还应付走,了不起的借功夫。

最了不起的,是不断的短贷长投——绝大多数借来的钱,都是短期要还的,但绝大多数,都被投到PPP的长期项目。

专家说,短贷长投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大忌,毕老师去年说万达最大的错误之一,也是短贷长投。但她和她的公司不怕,理由还是:

“只要贷到款,就没有风险。”

翻译一下就是,借钱可防止风险,借越多钱就能越好地防止风险。

呵呵。

钱好借,那就胆子更大一点,步子更快一点。2016年,中标PPP订单投资总额超过380亿;2017年,中标PPP订单总额达到715亿。

一时间,借钱公告与项目订单公告共舞,自己唱多与市场唱多成一色。

全球景观行业市值最大的公司,市值超过600亿,但一切才刚刚开始:

“5年千亿,我要进入5个领域,10年的时候要打造5个千亿市值的目标。”PPP绽放之初,她就喊出这样伟大的目标,现在更是信心笃定。

然而,一件不好的事情很快发生了。

然后,整个人都不好了。

钱也有不好借的时候,尤其钱荒时,尤其遇到PPP不再那么受欢迎。

时间进入2017年,国家去杠杆,同时着手限制地方政府的PPP。

当年4月,六部委联合发文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行为,明确禁止国务院批准限额外的一切地方政府举借债务。而且强调:

不得以任何方式承诺回购社会资本方的投资本金,不得以任何方式承担社会资本方的投资本金损失,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社会资本方承诺最低收益……

什么意思呢?大家要冷静,量体裁衣。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。最重要的,政府不会为PPP兜底,更不会确保你只赚不赔。

于是,政府的手开始紧了。

于是,她正高歌着真正的春天才到来呢,秋风突然刮起。

于是,钱难借了。于是,过去借到的钱也难还了。于是,借钱公告与还钱共舞,股价下跌与市场唱空成一色。

还有财务负责人辞职,以及重大事项澄清。

于是,停牌,加大借款力度,尤其是改善借钱技巧。

于是,网罗具有丰富融资经验和资源优势的银行人才,成立将能在促进融资落地上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金融集团提上日程,然后金融集团快速诞生……

以专业更好地借钱,本无可厚非,只是发生在此时。

呵呵,呵呵呵呵,呵。

秋天到了,冬天还会远吗?

冬天很快就来了。当她准备再借10亿时,金主们都摇摇头,10亿最终变成了0.5亿元,人称“史上最凉”。

还有,更“凉”的账单。

截至2018年上半年,企业负债近282亿,流动负债高达254亿。

但这么大的债,手里的货币资金加起来才刚过20亿,其中还有11亿多各类保证金,真正可用的现金和存款:只有9亿多一点。

还有应收款暴增至91亿,坏账准备超过12亿,存货141亿……

就这个家底儿,上半年,还继续中标36个PPP,金额将近340亿。

就这个家底儿,如果不能再借到钱,5年5000亿,怎么继续下去?

于是,“现在民营企业太难了,如果易行长给我批准一个银行,我一定拯救那些企业于血泊之中,一个一个地救。”

批一个银行,一定拯救,一个一个地救。

这话说得,就好像——

银行的钱要多少有多少,随便贷,一直贷不完似的。

难怪,“只要贷到款,就没有风险。”

难怪,大家都笑了。

易行长笑了,但没有批银行。

这就让大家很担心了,尤其是深陷其中的股民们。

于是,祸,不单行。

5个月,股价跌6成,市值蒸发超过300亿。

而她和她的一致行动人,早已将超过80%的持股质押。若再这样跌下去,无需多久,“嘭”的一声,就炸了。

10多家券商、近10家银行、2家信托公司——将陷于血泊之中。

事儿,真的要被搞大了,直接惊动,不对,是间接“威慑”证监局。

此诚危急啥啥之秋也,可千万别出一个雷曼兄弟。就像当年华尔街:“如果我们现在不果断做这些,我们的经济在周一就没了。”

于是,23家债权人,从大局考虑,保,严格地说是,救它一家企业。

然后又是十足的信心:“目前公司债务及现金流状况都在可控范围之内,质押股权问题目前没有平仓风险。”

有位经济学家的名言是:每一位银行家都清楚,当他不得不证明自己是可信的时候,无论说得多好听,市场都会坚定抛弃他。

说得真是,对,而且好!

昨天吃饭,几个朋友说起这个故事,吵起来:

23家债权人,该不该从大局考虑,尤其是,要不要救它一家企业?

正方、反方都有理。

必须救啊,一旦它炸了,引发连锁反应,后果不堪设想。等到更不可挽回,还不得不挽回时,还得救,并且付出更大代价。

所以,为救市场,为救大局,必须救它。

不能救啊,为了更长远的市场,为了更长远的大局。

一旦它被救了,会不会引发新的连锁反应:刺激更多的“只要贷到款,就没有风险”。更多的因为我倒了会拖累大局,所以你要顾全大局,就必须救我的:

大而不倒(Too Big to Fail)。

尤其是,你看不到真正的反省、责任。

从“如果易行长给我批准一个银行”到政府被迫参与救命,自己一直都没问题:“只要贷到款,就没有风险。”“目前公司债务及现金流状况都在可控范围之内,质押股权问题目前没有平仓风险。”

可控,说什么“现在民营企业太难了”。

可控,要什么从大局考虑?

不要指望不反省的人能负什么责任,包括对他自己。

新经济,新模式,新到不计投入、产出、效益。这么好的商业模式,这么大的市场前景,这么神圣的产业使命,你好意思跟我谈成本、风险和利润?

从他的PPT产业生态到她的PPP生态产业……风口上,猪都能飞起来的这些年,多少企业是“大风越狠,我心越荡”,错把融资、贷款、估(市)值当资本。

“只要贷到款,就没有风险”。

她好像从来没有想过,会有借不到钱的那一天!

何止是她,还有她她她,他他他,好像都没有想过。

电影《大而不倒》有个片段,当危机发生,美国政府决定有条件注资银行挽回大局时,某家心存侥幸不想接受条件的银行以资本金充足为由拒绝接受注资。

保尔森告诉说:我会让你明天就发现,你并不像你想得那样有钱。

今天,很多企业正在遇到“保尔森”,或者被“保尔森”拯救。

但愿“保尔森”不忘向他们提条件。

让上帝的归上帝,凯撒的归凯撒,让疯狂为疯狂付出代价,让麻烦制造者为麻烦买单,而不是为了大局,让大局无条件去救它。

“我的意中人,是个盖世英雄,总有一天,他会驾着七彩祥云来迎娶我,我猜到了开头,却猜不中结局。”做企业的,别只想着盖世英雄,七彩祥云,更别只顾开头。

英雄主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,千言万语,千变万化,落到企业最后还是个现实主义:机会是什么?风险在哪里?钱从哪来?先不说赚,先看是否亏得起……

想要活得长,谨慎管控风险比大胆追求目标更重要。

4月22日,在发布业绩快报的55天之后,“中国园林第一股”的东方园林正式发布了2018年的年度报告,而与年报一起面世的公告还有28个,基本上是对2018年的各项总结报告,与年报一起给2018年做一个收尾。

但是,2018年这么一个年份,想要用几份报告收尾,显然还是太过乐观了,每个对2018年有切身感受的民营企业都知道,2018年在身上打下的烙印,还要伴随着企业相当长一段时间。

而就在29份公告发出的前夕,东方园林及其实控人何巧女再次进入了舆论风暴的中心,这一次是因为“欠薪”。

“离职员工”的声讨和吃瓜网友的围观,霎时关于“东方园林不行了”的声音甚嚣尘上。

01

欠薪

4月20日,有媒体爆料,东方园林拖欠员工薪资,而且已经数月有余。而在微博上,也有数位自称东方园林员工的博主发文称,已经拖欠几千名员工四五个月的工资。

4月23日,也有多名与东方园林存在劳动纠纷、欠薪纠纷的员工,前往北京市朝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,处理与东方园林的仲裁事宜。

事实上,东方园林的“危机”在2018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。

2018年5月份,“去杠杆”已经成为市场上的主导思想,企业融资尤其是“势单力薄”的民企的融资渠道受阻,而行业政策也在收紧,两重因素叠加,让从事资金密集型行业的东方园林遇到了障碍,尤其是融资的障碍。而在同时,恰逢几笔短融债和中票到期。

怕什么,来什么,但是来了,也得面对。如果公开市场债券违约,可能会造成的结果是所有债务提前到期,彼时将要面对的是不可挽回的流动性危机。

先还债。

在2018年3月-2019年2月的一年时间内,东方园林完成了77.6亿的债券兑付,而2018年至今,已完成兑付的债券总额约88.17亿元。

还债为东方园林缓解了部分来自公开市场的压力,为自己赢来了一段平稳的发展阶段,但是因此造成的内部资金紧张,还是缓发了员工的一些月份的工资。

据东方园林内部员工反映,欠薪是存在的,但是社保和个税还是正常缴纳的,而且东方园林正在筹措资金,催回款、再融资,并在按次序补发在职及离职员工工资。

02

两难选择

事实上,偿付债券和发员工的薪资本来并不是矛盾,但是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,关于优先级的选择就成了摆在企业面前的难题,甚至有些关乎生死存亡的意味。

对国家来讲,叫做“民本”,而对于企业来讲,“员工本位”,选择优先偿还债务,那么对于站于本位的员工是有失公平的,但是如果不还债呢?那么不好意思,市场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,至于企业,只有更困难。

比如2月份,发生了一次东方园林的债务违约乌龙事件,由于财务人员操作失误,未能在付息日的截止时间前完成打款操作,导致上海清算所公告“18东方园林CP002”债券违约。

最后这起“违约乌龙”是有惊无险,但是另一只“16东林03”的债券早盘下挫8%,市场对于债务违约是风声鹤唳的。

事实上,在2018年一些民企因为债务违约问题,造成更巨大的恶劣的市场影响,甚至企业自身也难以为继,已经有多家民企已经进行了破产重组。

在齐星集团因债务问题破产重组后,山东又有多家民企因债务问题破产,甚至是企业之间互相牵连,相关公司也没有挺住;民企金立通信,其发行的“16金立债”无法按时兑付本息,构成实质性违约,甚至实控人也无力代偿,而现在金立已经是破产进行时了。

两全其美是最好的,但是就当前的市场环境来讲,缺钱是一个共性问题,企业在暂时性的困境中,自然需要取舍,当面临的都不是最佳选项的时候,“两害相权取其轻”。

03

困境与救赎

都是“钱”闹的。

在信贷宽松的时代,无论是对于企业来讲,还是对于地方政府来讲,负债的欲望。对企业来讲,发债扩张规模无可厚非,对地方政府来讲,可以缓解基建投资的压力。

但是,当信贷环境收紧,地方债也不那么容易的时候,压力就显现了,一方面有偿债的压力,而另一方面,回款相对缓慢,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金拖累。

而没有让东方园林踩上“债务违约雷”,还得益于在何巧女的带领下和在政府的支持下奋力自救。

而在银信方面,东方园林与金融机构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;在公司发展上,获得了农银投资的债转股项目;而在经营项目上,将朋友圈拓展到央企。

何巧女更是搬来了国资“救兵”。

2018年11月,何巧女和唐凯将手中5%的股权转让给了盈润惠民基金,而盈润惠民基金背后的朝阳区国资成为了东方园林的战略股东,10亿的资金用以解决公司的债务问题。

政府站出来纾民企之“困”,当然,这“困”不是因为企业决策失误导致的“困”,而是由于系统性风险导致的,为的是应对市场的周期性的变化,而纾困基金也不是为了夺权,而是真正的“驰援”。

当我们谈论起民企时,一直在强调民企“贡献了50%以上的税收,60%以上的GDP,70%以上的技术创新,80%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,90%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”。但是从民企的发展史来看,一直以来也算是在“夹缝中求生存”。从2018年的情形来看,对于民企的扶持政策可以说是民企得到的“最高礼遇”。

但是,“最高礼遇”也就意味着“最深的困境”,“解救民企”也就成为了全国的共识,也还好民企没有被放弃,“多灾多难”但还是能挺过来。

对于基本面上没有问题的企业来讲,困难是暂时的,北京市副市长殷勇在3月底的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上表示,“目前情况看,整体效果是不错的,被纾困的几大企业,东方园林、碧水源等总体上都摆脱了融资最紧迫的时刻,现在自身管理财务风险的能力、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已在逐步恢复。”

04

民企的生存空间

进入2019年,“去杠杆”温和化后,融资的渠道相对通畅一点,但是如果要说能“解渴”的,还是规模房企受益良多,对于一些实体企业而言,形势依然还是很严峻。

媒体的调查显示,被调查民营大企业感知“融资难融资贵”有所缓解的比例不足四成,有近3/4的企业希望政府能够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”,说明民营企业对融资支持确实有着迫切共性需求。

最新的2019年的高层会议上,“去杠杆”的话题再次被提及,民企的新一轮的融资困境会不会卷土重来还未可知,但是这样的表态事实刺激这民营企业们敏感的神经。

纾困基金是临时性措施,到期后依然还是会退出,而真正的“政策落实”才是最好的出路。

比如银监会的公司贷款“一二五计划”,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/3,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/3,争取三年以后,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%;比如民企被拖欠账款的“清欠行动”要全力开展,民企的应收账款不能成为烂账。

这些政策的真正落实,才能拨开扼在民企脖子上的手,让更多的民营企业获得喘息的余地,获得活下去的机会。

而另一方面,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环境当中,及时调整战略,回归稳健经营,才是对国家和赖以为生的千千万万名员工们的最好回应。

在“违约乌龙”之后的未来3个月,东方园林没有公开债务需要偿还,事关生死存亡的问题已经解决了,接下来开始谋求更长远打算,而在“钱”方面,也在调整贷款及融资的结构,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,集中精力加大回款的力度,一方面解决现金流的问题,另一方面能更好地解决员工的薪资问题。

企业要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,当然也离不开员工的支持,企业只有活下去,才能为员工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。

对何巧女、对东方园林、对民营企业来讲,如最近薛兆丰所言,商业才是最大的慈善。

(更多精彩内容,点击这里打开都市财经手机版)

“都市财经”的新闻页面文章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、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。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与

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,客服邮箱admin@5iecity.net,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

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

  • 声音提醒
  • 60秒后自动更新
  • [db:简介]

    11:17
  • 【郑州银行2018年净利润下降29.10%股价早盘跌至4.92元\/股创历史新低】昨日郑州银行发布2018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其2018年年度净利润预测数据由增长0%至10%调整至下降-32%至-27%,业绩快报中披露的净利润下降29.10%。今日该行股价一度下跌超4%,至上市以来最低值,仅4.92

    11:16
  • 【郑州银行2018年净利润下降29.10%股价早盘跌至4.92元\/股创历史新低】昨日郑州银行发布2018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其2018年年度净利润预测数据由增长0%至10%调整至下降-32%至-27%,业绩快报中披露的净利润下降29.10%。今日该行股价一度下跌超4%,至上市以来最低值,仅4.92

    11:16
  • 【郑州银行2018年净利润下降29.10%股价早盘跌至4.92元\/股创历史新低】昨日郑州银行发布2018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其2018年年度净利润预测数据由增长0%至10%调整至下降-32%至-27%,业绩快报中披露的净利润下降29.10%。今日该行股价一度下跌超4%,至上市以来最低值,仅4.92

    11:16
  • 【郑州银行2018年净利润下降29.10%股价早盘跌至4.92元\/股创历史新低】昨日郑州银行发布2018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其2018年年度净利润预测数据由增长0%至10%调整至下降-32%至-27%,业绩快报中披露的净利润下降29.10%。今日该行股价一度下跌超4%,至上市以来最低值,仅4.92

    11:16
  • 【郑州银行2018年净利润下降29.10%股价早盘跌至4.92元\/股创历史新低】昨日郑州银行发布2018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其2018年年度净利润预测数据由增长0%至10%调整至下降-32%至-27%,业绩快报中披露的净利润下降29.10%。今日该行股价一度下跌超4%,至上市以来最低值,仅4.92

    11:16
  • 【郑州银行2018年净利润下降29.10%股价早盘跌至4.92元\/股创历史新低】昨日郑州银行发布2018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其2018年年度净利润预测数据由增长0%至10%调整至下降-32%至-27%,业绩快报中披露的净利润下降29.10%。今日该行股价一度下跌超4%,至上市以来最低值,仅4.92

    11:16
  • 【郑州银行2018年净利润下降29.10%股价早盘跌至4.92元\/股创历史新低】昨日郑州银行发布2018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其2018年年度净利润预测数据由增长0%至10%调整至下降-32%至-27%,业绩快报中披露的净利润下降29.10%。今日该行股价一度下跌超4%,至上市以来最低值,仅4.92

    11:16
  • 【郑州银行2018年净利润下降29.10%股价早盘跌至4.92元\/股创历史新低】昨日郑州银行发布2018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其2018年年度净利润预测数据由增长0%至10%调整至下降-32%至-27%,业绩快报中披露的净利润下降29.10%。今日该行股价一度下跌超4%,至上市以来最低值,仅4.92

    11:16
  • 【郑州银行2018年净利润下降29.10%股价早盘跌至4.92元\/股创历史新低】昨日郑州银行发布2018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其2018年年度净利润预测数据由增长0%至10%调整至下降-32%至-27%,业绩快报中披露的净利润下降29.10%。今日该行股价一度下跌超4%,至上市以来最低值,仅4.92

    11:16
  • 【郑州银行2018年净利润下降29.10%股价早盘跌至4.92元\/股创历史新低】昨日郑州银行发布2018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其2018年年度净利润预测数据由增长0%至10%调整至下降-32%至-27%,业绩快报中披露的净利润下降29.10%。今日该行股价一度下跌超4%,至上市以来最低值,仅4.92

    11:16
  • 【郑州银行2018年净利润下降29.10%股价早盘跌至4.92元\/股创历史新低】昨日郑州银行发布2018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其2018年年度净利润预测数据由增长0%至10%调整至下降-32%至-27%,业绩快报中披露的净利润下降29.10%。今日该行股价一度下跌超4%,至上市以来最低值,仅4.92

    11:16
  • 【郑州银行2018年净利润下降29.10%股价早盘跌至4.92元\/股创历史新低】昨日郑州银行发布2018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其2018年年度净利润预测数据由增长0%至10%调整至下降-32%至-27%,业绩快报中披露的净利润下降29.10%。今日该行股价一度下跌超4%,至上市以来最低值,仅4.92

    11:16
  • 【郑州银行2018年净利润下降29.10%股价早盘跌至4.92元\/股创历史新低】昨日郑州银行发布2018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其2018年年度净利润预测数据由增长0%至10%调整至下降-32%至-27%,业绩快报中披露的净利润下降29.10%。今日该行股价一度下跌超4%,至上市以来最低值,仅4.92

    11:16
  • [db:简介]

    11:16